湖南省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于2010年9月获批成为第四批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挂靠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在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和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领导下,基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期党的社科工作方针和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服务“三高四新”战略为主旨,以解决中医药文化领域尤其是湖南地域中医药文化中的重大问题为首要任务,通过学术与实践紧密结合、传承与传播同步推进、主导学科与交叉学科融合创新,已逐步建设成为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中医药文化研究学术前沿阵地和湖南省中医药发展的智库平台。
基地按照“保持特色、持续深入”的要求,结合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中医药文化学科发展的前沿趋势,对接湖南省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战略需要,进一步凝练和调整了四大研究方向,即湖湘中医文化研究、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医药文化传播与科普研究、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研究。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基地组织体系建设,设基地主任1名,由校领导担任;设首席专家1名,负责基地学术研究工作。为充分发挥资源整合和学科交叉优势,基地遵循共建、共管、共享的工作机制,以人文与管理学院为依托单位,中医学院、外国语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共同组建基地运行管理机构,业务归口管理职能部门为科技处。基地设副主任5名,其中由挂靠学院领导担任常务副主任。同时,设基地秘书1名,方向负责人4名,方向秘书4名,组建了一支近50人的高水平研究队伍。
作为全省唯一以中医药文化研究为主要方向的省级社科研究基地,基地积极发挥中医药文化学科的优良学术传统和交叉学科的科研优势,重点围绕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传播、开发与转化,遵循“升降出入”的总体研究战略,立足湖湘,辐射全国,面向国际,产出了一系列在国内富有学术影响力和重大社会效益的研究成果。2020年以来,本基地承担国家级社科项目4项,省部级社科项目近40项,国家局级和省部级软科学研究项目30余项,承担地方党委、政府部门应用研究和企事业单位合作研究项目3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8部、编著40余部、教材近20部。在中央“三报一刊”发表论文4篇,在省级重要报刊及理论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发表SCI、CSSCI、CSCD论文近40篇,在《人民周刊》、《中国中医药报》、《经济参考报》等国家级报刊发表论文20余篇。15项基地研究成果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包括社科成果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3项。基地通过举办湖南省中医药文化高峰论坛、湖湘中医药文化论坛、中医人类学学术论坛等全国性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不断加强学术交流,扩大湖湘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立足实现湖南省“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新的历史时期,湖南省中医药文化基地将坚持以交叉融合研究为特色,加大应用研究力度,提高综合研究水平,进一步整合资源、强化特色、打造品牌。基地将扎根实践沃土,准确把握学科发展趋势,瞄准前沿和重大社会实践问题,多出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成果,多出有深度、有分析、对工作有借鉴作用的研究成果。基地将继续保持开放发展格局,进一步发挥好协同共建优势,努力擦亮湖湘中医文化金字招牌,服务湖南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朝着建设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开放式、有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创新研究机构的目标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