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的重要论述以及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遵循新时期卫生、社科工作方针,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以及《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精神,全面推动湖南省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在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决策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发挥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学科的优良学术传统和交叉学科的科研优势,按照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顾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总体要求,将基地建设成为机构开放、人员精干、内外联合竞争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科研机构。
二、总体目标
交流借鉴省内优秀社科基地的做法,充分凝练发挥我校基地的优势和特色,在湖南省社科规划办的指导下,朝着“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的目标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到2025年,把研究基地建成为代表全省中医药文化研究发展方向和学术前沿的研究阵地,以及支持全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专业智囊,力争成为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开放式、有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创新研究机构。具体目标包括:
一是把基地建设成为全省中医药文化理论的研究中心。
充分发挥基地学术委员会的作用,招才纳贤,广泛聘请医院、古文献、制药企业的专家学者,探索新形势下以中医药文化理论的新内涵、新发展,中医药文化本质的新特点、新规律,中医药文化发展的新模式、新变化,以及中医药文化转化的新方法、新途径,使中医药文化理论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和时代化,形成一批高水平的、有显示度的社科成果,推动以湖湘中医文化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工作。
二是把基地建设成为全省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专业智囊。
立足国家以及省中医药发展战略、方针和政策,与时俱进地开展中医药文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围绕健康中国以及健康湖南建设战略、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守正创新、中医药健康服务整合和健康产业升级等相关领域,进行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调研,产出有深度、有分析、对工作有借鉴作用的研究成果,为政府的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对策。
三是将基地建设成为全国中医药文化传播推广的平台。
围绕中医健康养生文化科普传播以及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等,推动中医药文化普及工作朝纵深化发展,着力提升公民中医健康养生保健素养,增强全社会的中医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借力新时代融媒体优势,整合社会资源,擦亮湖湘地域中医药文化品牌,加大以马王堆医学文化为代表的湖湘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弘扬以及跨文化传播工作。
四是将基地建设成为全国中医药文化研究的学术交流中心。
依托中医文化人类学论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高峰论坛等学术活动传统,举办全国性的中医药文化研究研讨会,运用圆桌会议、学术沙龙、访谈对话、工作坊等多样化研讨方式,为从事中医药文化教学、研究的教师及学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共同研讨的平台,扩大基地在全国范围的学术影响力和美誉度。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基地组织体系
近年来,基地主要负责人等因工作原因调离学校、学校二级机构调整等,对基地运行产生了重大影响。鉴于基地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多学院共建的现实,对照基地管理办法和评估要求,需要尽快完善基地组织管理体系和学术组织体系,整合校内外资源,充实基地科研力量。
(二)优化研究方向及其重点任务
基地紧密围绕中医药文化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研究,以解决中医药文化领域尤其是湖南地域中医药文化中的重点领域重大问题为首要任务,坚持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传承与传播同步推进、主导学科与交叉学科融合创新为特色方针,努力打造湖南乃至全国中医药文化研究的思想库和人才库。
为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和服务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的需要,按照“保持特色、持续深入”的要求,对基地研究方向和重点任务进行适度调整,调整后的研究方向及各方向重点任务如下:
1.方向一:湖湘中医文化研究
本方向立足湖湘中医药文化的挖掘、整理、弘扬和转化,主要研究领域涉及马王堆医学文化研究、湖湘中医药古籍整理保护研究、近现代湖湘医家学术经验思想研究、湖南省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炎帝神农氏医学文化研究、湖湘民族医药文化研究、湖湘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保护及应用研究等。
2.方向二: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本方向立足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方针和政策,重点围绕中医药文化的时代内涵解读、中医药资源宝库的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中医药的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医医学伦理思想的发掘与应用等难点问题展开研究,为新时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创新贡献智慧。同时,积极关注领袖中医药思想研究、新中国中医药政策沿革、新时代党和政府的中医药发展战略等热点问题,充分发挥中医药智库在政府决策咨询方面的优势作用。
3.方向三:中医药文化传播与科普研究
本方向立足于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视野,旨在推进中医药文化普及工作,提升中医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扩大中医药国际影响力,重点围绕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机制、中医药跨文化传播路径以及中医健康养生文化科普传播等关键问题展开研究。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创作高质量的中医药科普图书、纪录片、影视剧以及各类新媒体产品和旅游文创产品,推进湖湘中医药文化建设,提升我省中医药文化软实力。
4.方向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研究
本方向立足中医药文化多元价值与功能的释放,面向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三高四新”战略,以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主题,重点围绕中医药服务与生命全周期健康、中医药文化与医药企业创新、中医药文化与湖南文旅发展、湖湘中医文化融入湖湘文化体系等展开研究。
(三)加强基地的对外合作和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加大基地应用研究力度,引进社会资源,扩大对外合作,围绕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目标,努力保护和开发湖湘地域特色中医药文化资源,推动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激活中医药文化资源的应用转化和产业支撑作用,努力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擦亮“马王堆医学文化”、“炎帝陵神农文化”、“张仲景坐堂文化”等特色中医药文化品牌,建设湖南省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整合社会资源举办“湖湘中医健康养生文化节”,推动湖湘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四)形成一批优秀研究成果
1.学术成果
(1)获批国家科研项目1-2项目,省部级重点项目1-2项,积极申请国家级研究基地;
(2)发表CSSCI、SSCI、SCI等高水平论文10篇以上,出版优秀学术著作2-3本,出版、制作优秀科普作品4-5个;
(3)获得省级社会科学(科技)成果奖或中华中医药学会成果2-3项。
2.应用成果
(1)打造1-2个中医药文化品牌,通过产学研机制服务中医药文化企业,实现3-4家企业高质量发展;
(2)打造1-2个中医药基层服务示范社区,形成生命全周期健康服务标准。
四、年度计划
加强科学谋划和全盘布局,坚持以交叉研究为特色,以“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为目标导向,有计划地推进和产出一系列基地特色理论与实践成果。积极回应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要求,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两个结合”为指导多出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高水平成果。重点围绕 “新时期马王堆医学内涵挖掘和转化研究”、“中医药文化的科普传播和外译海外传播”、“中医药文化自信培育机制与路径”、“中医药服务健康湖南建设和中医药强省战略”、“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两创’与健康治理”等选题进行攻关,以高水平的课题研究为龙头,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抓手,强化质量、打造精品,全面提升基地的学术影响力。
(一)2023年度工作计划
根据原有学科优势和特色,整合湖南中医药大学相关学术资源,调整和优化研究人员队伍,完善基地管理体制机制。按照湖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的建设标准和要求,讨论和完善基地中长期建设规划,明确目标管理任务和要求。建立交叉学科协同创新机制,加强学科、学院、部门和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围绕基地重点研究方向组成高水平学科群。通过调研和研讨,确立未来2年的学术研究规划和重点攻关课题,设置高水平培育项目,孵化高水平研究成果。
(二)2024年度工作
组织研究方向团队按照任务分工,对重要领域、重点课题进行集体攻关,在国家级和省级权威报刊理论版及中医药文化研究领域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篇以上,申报省部级社科研究课题1-2项,培育有潜力的省社科重大项目、国社科项目1-2项,出版学术著作1-2部,出版、制作中医药文化科普作品2-3个。召开中医文化学学术年会。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品牌建设和中医药基层服务示范社区建设。
(三)2025年度发展规划
对基地前期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公开发表高水平论文5篇以上,申报省部级社科研究课题2项以上,力争立项省社科重大项目或国社科项目1-2项,申报省部级以上奖励1-2项,出版学术著作1-2部,出版、制作中医药文化科普作品2-3个。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文化品牌建设和中医药基层服务示范社区建设,整合多方资源打造文化品牌。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基地组织领导工作,加大基地研究投入
学校建立和完善基地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以依托单位牵头的基地共建机制,为基地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学校进一步加大与基地建设发展密切相关的人、才、物方面的政策倾斜力度,加大对基地重点培育项目、集体攻关项目和重要学术活动的经费支持。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协同创新优势
学校鼓励基地建设各参与单位分工合作,承担相应的研究任务,学校支持基地根据发展需要聘请学术专家、学术骨干、企业负责人担任基地成员。学校鼓励各院系、部门、校内外研究人员开展经常性学术交流,鼓励基地成员发挥自身学识专长,形成体现各人特色特长的“中医+X”学术方向,并在各自交叉领域深耕细作,积累成果和影响力,培养多学科交叉专业人才。
(三)提升基地科研管理服务能力,激发科研创新活力
实行基地高水平培育项目常态化管理机制,包括初期论证、中期检查、后期评估,确保成果质量和孵化成效。依托基地学术委员会定期听取项目负责人汇报研究进展情况,围绕集体攻关项目定期举行学术沙龙,加强项目阶段性成果的学术交流。对相关成果出版予以资助,鼓励研究人员以基地名义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
湖南省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
2023年10月10日